中新网武汉12月8日电 (武一力)《湖北省红十字会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日前于湖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,湖北省政府新闻办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,对《条例》进行解读。
12月8日,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《湖北省红十字会条例》。武一力摄
《条例》共设置总则、组织与职责、应急与救援、财产与监管、支持与保障、法律责任、附则等七章,明确了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,学校、医疗机构等企业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可以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,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。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红十字会财产监督体系,完善信息公开制度,加强对捐赠财产接收、管理、分配、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。
为支持和弘扬善行义举,《条例》完善对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、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个人的优待政策。强调对进行现场救护、紧急救援和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,符合条件的,应当纳入社会公益表彰或者见义勇为奖励范围。
此外,《条例》还设立“应急与救援”专章,规定红十字会在备灾、救灾和灾后重建等环节的工作职责,明确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、组建应急救援队伍、储备救灾物资、捐赠款物接受管理与分配、参与救援救助等内容。
湖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、专职副会长蔡卿介绍,近年来,该省红十字系统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,积极争取将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应急响应体系,与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,推动共建红十字中部协作区应急体系;建立供水、赈济、救护转运、心理等各类救援队伍141支,每年开展培训演练,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;建成1个中国红十字会区域性备灾救灾中心、15个市级红十字会物资储备库、27个县级红十字会物资储备库,备灾仓储网络体系日益完善。(完)
12月8日,一场主题为“益校同行,安全相伴”的“益校计划”项目总结会在北京房山区夏村小学举办。教育部、北京市教委、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、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等相关人士出席活动并发言。
(“益校计划”项目总结会活动现场)
据悉,“益校计划”由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、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在2021年联合发起,是重大自然灾害后支持灾后重建和素养教育的专项公益项目,3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亿7040万元,支持了330所乡镇学校的灾后重建工作。2023年暑期,超强台风“杜苏芮”造成京津冀闽地区多所学校受灾,“益校计划”及时响应,总计投入6000万元,其中4588万元用于支持北京门头沟、房山、昌平、怀柔4区共24所学校进行灾后恢复重建。
从“平安开学”到“开学平安”
本次活动所在地夏村小学是接受捐助修缮的代表学校之一。活动中,夏村小学的许淼老师介绍,7月洪水肆虐时,该校成为了附近区域受灾最重的学校。为了保障学生在9月1日平安开学,短短一个月间,经历重创的夏村小学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完成了救灾和修缮,“孩子们按时开学了。教室是新的,桌椅是新的,多媒体是新的,一切都是新的。”
(夏村小学修缮前后对比)
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建光在发言中介绍,在今年京津冀闽暴雨灾情中,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启动了应急救灾工作机制,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援助。其中“益校计划”通过建立“企业+基金会+政府+灾区”协同工作机制,在北京市教委、各区教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精准对接、快速落地,有效助力受灾学校新学期顺利开学、平安开学。
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秦楠在活动中则阐释了“益校计划”的资助理念和成果。她表示,项目秉承“精准务实、快速响应、着眼未来”的理念,从2021年起,已经累计响应救灾4次,支持330所乡镇学校进行灾后重建工作,捐建144间“益童美好空间”教室,为20所学校提供了安全教育课程。
活动中,“益校计划”京津冀闽专项的最后一期安全教育训练营也在现场落地。夏村小学的操场上,该校4-6年级的学生在讲师和字节跳动跳跳糖志愿者们的带领下,分别参加了自制应急救生衣、千斤顶抬升、毛毯担架计时赛、家具防倾倒、结绳大比拼、AED(便携式医疗设备:自动体外除颤器)的使用方法、海姆立克急救法7项安全教育活动;教室里,1-3年级的同学们则守在屏幕前,通过学习线上安全课程,增进了对防溺水知识的了解。
持续探索灾害救助长效模式
据了解,今年7月底8月初的强降雨灾害发生后,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1亿元人民币,为京津冀闽等受灾严重的地区提供紧急救援。作为该笔捐赠中的重要项目,“益校计划”除重点资助夏村小学等受损严重的学校开展大规模修缮外,还通过线上线下安全教育活动等,支持学校完善防灾备灾工作。
事实上,这并不是“益校计划”的第一次行动。“益校计划”源起于2021年7月,重点帮助河南暴雨中因灾受损的乡镇学校修缮和重建,资助不幸遇难或受伤的师生,是国内首个关注河南灾区校园重建方向的公益计划。2023年9月5日,“益校计划”获评民政部颁发的第十二届“中华慈善奖”。
在灾后重建方面,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8月,“益校计划”已在2021年7月河南水灾、2021年10月山西水灾、2022年9月四川泸定地震及2023年京津冀闽水灾发生后响应救灾四次,累计投入资金超1亿7040万元。
在防灾教育方面,“益校计划”则通过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、第一反应的公益项目“少年急救官”合作,在房山区、门头沟区的20所学校开展了线上安全教育课和线下安全训练营活动,配置了200个少年急救官应急包,共计为约2000名学生提供了安全教育服务,帮助学生培育风险识别和自救互救能力,助力学校安全教育水平提升。
(“益校计划”在学校开展灾后安全教育)
“益校计划”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希望与受助学校建立长期联系,为学校匹配合适的资源,积极探索出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、支持灾后重建及关注受灾学校长期发展的长效模式。